背景緣起
香港──最宜居的城市?
2012年8 月,國際知名雜誌《Monocle》將香港列為世界上最適宜居住的城市第13位。理由是香港的文化藝術活動多姿多采。然而,在香港這五光十色的國際都會,埋藏着對老年的深切恐懼。退休不再表示可享清福,衰老逐漸成為無價值、無用廢物等同義詞。「老了怎麼辦」更成為不少人日復一日營役工作、囤積財富的動力。
尊賢會背後的團隊成員,都曾耳聞目睹,甚至親身體會至親衰老時的徬徨無助。
經過年多的研究,我們發現令人詫異的數字:
香港現時65歲或以上長者人口100萬,
未來十年,長者數字將會增加約50萬。
可是,現時日間護理中心名額只有3,000個
資助安老院舍只有25,000人可入住
其他等不了的,有的由家傭照顧、有的則由家人辭職或輪流照顧
有的則入住私型安老院舍。難怪香港入住安老院的比率是全球發達國家中最高的6.8%。別的城市平均比率只有3至4%。
再者,腦退化症這個令照顧者承受深重壓力的病日益普遍
估計香港現有多達七萬名腦退化症患者
只有1/10可享用專為腦退化症長者而設的服務
其他的只有呆在家中,任由病情惡化。
另一方面,近年來香港的長者學歷愈來愈高,
社會可有考慮他們的需要?
上面提到的服務都集中照顧低收入的家庭
學識較高的長者,平生即使縱橫商場、從事高層業務,
晚年都被社會歸為社會福利的接收者,
他們想找個社區中心與背景相約的朋友聊聊天都不可,
臥病在床的更要照受令他們失去尊嚴的看待。
我們不禁問:社會對上一代有多少承擔?
香港是一個沒有承擔的城市。人老了,只有靠自己。
尊賢會的成員來自社會不同界別,但都背負着對長者的承擔。我們都想貢獻自己,讓長者前半生縱或有許多艱辛,仍可有尊嚴地走人生道路,享受有質素且快樂的生活。
我們深信社會資本的力量,因此力求以社會企業自負盈虧、不主動尋求政府資助的方式,致力聯繫政府、社福界及商界,通過跨界別合作,開辦一個創新的老年服務供應模式,滿足長者身、心、靈的需要。
希望有一天,香港成為真正世界最宜居的城市,人人都不再怕老,都可在熟悉的社區安享晚年。
瀏覽我們的創新服務 瀏覽我們的創新項目